第31课:APIController:定义API的最佳实践
学习分享 丨作者 / 郑 子 铭 丨公众号 / DotNet NB / CloudNative NB
首先看一个传统意义上三层架构定义的 Controller
可以看到这里的 Controller 负责模型转换,还负责服务调用,服务里面实际上就是领域模型的操作部分
随着业务逻辑的越来越复杂,Controller 会越来越膨胀,在 DDD 领域驱动设计的理念下,我们更倾向于把应用程序的每一层明确区分,然后层与层之间的界限应该是明确的,在实现上面应该也是隔离的
Controller 这一层负责与前端用户的交互,它主要的责任就是定义输入和输出,实现身份认证,授权功能,它不应该处理领域模型,处理仓储,所以不建议以上的写法,不建议在 Controller 里面写模型转换和服务调用
这里使用了中间者模式 Mediator,它通过把命令发送出去,然后我们在 Commands 目录下面定义了每一个命令的 handler,这样就可以将业务逻辑的部分和 Controller 处理的部分,输入输出定义的部分进行隔离,我们的 Controller 还需要去定义路由的规则,路由验证的规则
再看一下 Controller 的构造函数,从设计上建议 Controller 所依赖的服务都通过它的构造函数注入进来,之前有讲过,通过容器进行属性注入的方式,但这种方式我们并不推荐使用,当一个 Controller 依赖了很多服务的时候,可以发现有一部分服务是大部分的 Action 都会依赖到的,有一部分服务只是个别 Action 依赖到的,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 FromServices,而不需要在构造函数里面注入它,这样有个好处是在编写单元测试的时候,可以在容器里面 Mock 所有的服务
这里不建议使用属性注入的方式来注入服务,是因为使用属性注入的时候,会把这些属性,比如说 IOrderService,有可能由其他代码 set 我们的 OrderService,造成意外的情况,使我们的代码的维护不可控
还有一个关键的点是建议尽可能定义异步的 action,尽可能地使用 async 和 await 这样的组合来实现我们的代码,这样对提高我们应用程序的吞吐量是有一定的帮助的
总结一下
APIController 实际上是负责了对前端用户的输入输出的定义,它还负责了身份验证,授权,Url 定义的部分
APIController 不应该负责业务逻辑的承载,应该把这些职责交给我们命令处理程序或者说领域服务来定义
再一个我们也讲解了 APIController 在注入服务时的一些方法,通过构造函数的注入,通过 FromServices 的方式获取服务,不建议的做法时使用属性注入的方式注入
GitHub源码链接:
Last updated